医院介绍

神经内科--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一例

时间:2016年01月2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因“停经9个 月,双下肢浮肿1个多月”于2011年 5月28日急诊收入我院产科。患者末 次月经2010年9月8日,停经后无明显 恶心、呕吐、择食等早孕反应。于2011年4月5日开始,患者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由足背逐渐向上蔓延至膝盖及腹部,无伴头晕、头 痛、眼花,无心悸、胸闷,无抽搐。 经休息后浮肿未能消退,曾到当地卫生院检查血压正常未作处理。5月25日,再次到该卫生院检查,血压142/104mmHg(lmmHg=0.133Kpa), 尿蛋白(++),仍无头晕、头痛、眼花、抽搐,拟诊“重度子痫前期”收住该院治疗。5月28日上午,测血压160/106 mmHg,予硫酸镁注射液12.5g静脉滴注后,血压降至145/98 mmHg。因病重,患者于当日下午\转入我院产科。孕期体重增加20Kg,高危评分20分。既往史:无高血压病、肾炎、心脏病等病史。婚育史: 孕2产0,孕2个月稽留流产1次。入院体查:体温37.3°C,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2/92mmHg。神志清,面部无浮肿,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无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10次/分,律整齐,无杂音。腹孕隆如足月,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浮肿( + + + )。神经系统检查:脑 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力5级,腱反射两侧 对引出,肌张力正常,两侧病理征未引 出。产科情况:宫高40cm、腹围109cm,头位,己入盆。无宫缩,胎心音140次/分,规 则。初步诊断:①重度子痫前期;②孕2产 0孕37周。入院后,予以完善有关检查,查 生化、PT全套;避声光刺激,防子痫发作; 解痉、镇痛、降压,对症治疗;适时终止 妊娠。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3g/L,红细 胞5.06XHT7L,白细胞9.9X10VL,中性 粒细胞0. 78,淋巴细胞0.185,血小板 277X 10VL,红细胞平均体积69fL,平均血红蛋白20.4pg。尿常规:白细胞(一),红细胞(+),蛋白(++).生化:TP56.Og/L,ALB5.Og/L,AST12.Ou/L,ALTll.Ou/L,LDH 253u/L,BUN1.9imioL/L,Cr 72 umoL/L,C02CP21.3mmoL/L,血清K'4.llmmoL/L,血清Mg2+1.37mmoL/L。PT全套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产科彩色B超:晚孕单活胎,头位;胎盘功能II 级,羊水量正常,混浊。

    经过几天的治疗,患者血压降至 140/80mmHg。查房时将继续妊娠随时可出现抽搐发作、心脑血管意外的并发症向家 属及患者讲明,要求尽早剖宫产终止妊 娠,但患者未同意。自6月5日至6月9日,患 者血压波动于138/92mmHg〜159/95mm- Hg之间,双下肢浮肿(++)增至(+++),尿蛋白(++)增至(+++),病情逐渐加重。于6月9日行静脉滴注缩宫素、水囊引产并人工破膜终止妊娠,连续应用该方案治疗2天。于6月11日,患者血压 升高至190/110mmHg,自觉头晕、头痛、眼 花,有不规则宫缩,即停用上述方法,于当日16: 50改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正常。6月12日即术后第一天,患者睡醒后,看不到任何物体,但神志清醒,有轻微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抽搐,查体血压160/lOOmmHg,全身浮肿,心肺无异常,子宫收缩良好,四肢活动正常,腱反射存在,无病理征。即急请眼科、神经内科会诊。 眼科检查眼底情况:双眼视乳头边缘清,色泽红润,视网膜色泽稍淡,未见渗出及出血,A/V=l:2,静脉无曲张。意见:皮质盲处理:①持续吸氧;②脱水;③应用 皮质类固醇;④改善脑部微循环;⑤予维 生素Bl、B12肌肉注射;⑥行头颅CT检查。神经内科是笔者前去会诊,经查看头颅 CT (未增强,2011 —6—12如34页图1〜图 4示),根据患者有重度子痫前期、孕2产0孕37周病史,有视觉障碍皮质盲及头颅CT报告显示的病灶,诊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建议加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抑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营养脑神经;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纠正低蛋白血症。经过上述处理后,患者病情很快好转,6月13日早上头 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双眼能清楚看见物体。继续镇静、降压、减轻脑水肿,对症处理、防治感染。6月20日,复查头颅 CT (未增强,2011-6-20如34页图5〜图8示)未见异常,2011年6月21日患者康复出院。

2讨论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最初由Hinchey等 于1996年报道[1]。近年来该病逐渐受到关注,其常见病因为:急性高血压性脑病; 肝、肾衰竭;子痫、先兆子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血尿综合征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2]。其发病机制有:①高血 压等导致脑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H i n c h e y等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高血压、 体液潴留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对血管内皮细 胞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高血压脑病 时全身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脑血管的自我 调节能力,脑血管反而扩张,脑血流量增 加出现过度灌流,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产生局灶性液体渗出和点状出血。②血管痉 挛学说,脑血管自我调节机制过度反应导致血管痉挛,转而引起大脑潜在的可逆性水肿,出现可逆性的脑缺血性损伤[3]。本 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成年女性多见。常见急性迅速进展的头 痛、恶心、呕吐;突然视力下降、视物模 糊伴光闪发作、偏盲、视觉忽视或皮质 盲;精神异常,思维混乱,精神活动减 慢,主动性降低;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 和注意力下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碍。可出现癫痫发作,且多为首发症状。 多数患者急性期动脉血压升高,且血压增 高短暂。影像学特点:典型改变为大脑半 球后部白质尤其是双侧顶枕叶的水肿,病灶呈对称广泛散在分布。CT表现为低密 度,有时合并高密度出血影。MRI图像表现T1WI上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 号,增强造影对病灶无强化。DWI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的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而非细胞毒性脑水肿的明显高信号。病灶亦可累 及脑干、小脑、基底节、偶见额叶及脊髓 受累,但距状裂和枕叶中线旁结构通常不 受累及[4’5]。该病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的头颅影像学图像,以及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后1〜2周内症状、体征消失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复查头颅影像学恢复正常或至病前表现。鉴别诊断主要与颅内 静脉窦血栓形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缺 氧缺血性脑病、多发性硬化等鉴别,这些疾病均无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典型的完全可逆性病程特点,以资鉴别。治疗上予祛除潜在病因、对症及支持治疗;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积极脱水降颅内压;血压急剧升高时选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硝普钠降血压;使用免疫抑制剂诱发本病,可更换药物品种;癫痫发作予以抗惊厥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

    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子痫前期一子痫的基本病变。而脑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红细胞可渗出到脑血管外间 隙中,造成点状出血[6]。本例为青年女 性,正处于怀孕37周阶段,并患“重度子 痫前期”,存在脑血管痉挛的基础病变。在这个基础上,当血压突然升高,超过了大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极限时,导致区域性血管反而扩张,血脑屏障破坏,出现 可逆性的脑缺血性损伤,局灶性液体、大 分子及血细胞外渗引起血管源性水肿。临床表现为视物不清、皮质盲;头颅CT提示双侧顶枕叶对称的大片状低密度灶;经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迅速好转,视力很快恢复;8天后复查头颅CT双侧顶枕叶低密度灶消失。根据以上特点,诊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是明确的。通过这个病例的诊治可以给我们启示:不能看到头顾CT示低密度灶,就考虑是脑梗死或脱髓鞘性病变、脑静脉血栓形成。要学会鉴别诊断,将思路拓宽一些,除了常见病外,还要考虑一些少见的疾病,比如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该病是十儿年前才提出的新临床综合征,由于其可逆性特点,如能及早诊断及正确处理,则愈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完全恢复而不留后遗症。否则病情可能进一步 恶化甚至颅内出血、梗死和其他不可逆的白质病变。

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一例


阁1一_图4:两侧枕叶及两侧顶叶皮层见小片状低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缘欠清。

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一例

图5—_图8: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结论:未见异常。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胃镜辅助下行轻皮胃造瘘术
(作者:吴均超主治医师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