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孩子王”罗小松:孩子们让我保持一颗童心

时间:2016年02月0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人物档案:

罗小松毕业于广西右江民族学院,从事儿科医疗工作25年,副主任医师,现任浦北县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擅长治疗儿科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尤其对急性支气管炎、心衰、哮喘、麻疹、手足口病、脑瘫等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曾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进修,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交流;在国家级、省级医疗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是我县残疾鉴定专家、儿科专家,是浦北县人民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

“孩子王”罗小松:孩子们让我保持一颗童心

浦北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一楼儿科门诊室里,大人与小孩将诊室围得水泄不通,儿科副主任罗小松认真细致地给小患者看病。“我的小孩昨天晚上老是哭,脸还红红的。”一位家属抱着7个月大的女孩儿向罗小松描述着小孩的病情。罗小松用手摸了摸小孩的头,仔细看了看小孩的脸,她问道:“昨晚哭了多久,脸上有没有出红疹子……”了解清楚患者病情后,罗小松刷响就诊卡,用电子处方为患者开药,从诊断到开药仅用了15分钟。

一位在药库工作的家属告诉笔者,他的孩子有个头疼闹热、感冒发烧的都会来找罗小松主任。“她医术好,孩子们都很喜欢她。”该家属补充说道。

据了解,罗小松每天的门接诊量大约有60人次,儿童疾病高发时节高达100多人次。罗小松从事儿科医疗工作25年,每接诊一位小患者,她总会用温和的微笑对待。“每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能让我保持一颗童心;每治好一位小朋友,看着他们从病怏怏变回活蹦乱跳,我都会很开心。”罗小松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

坚守岗位 为孩子驱除“疾病怪兽”

1985年,罗小松毕业于右江民族医学院;1987年,罗小松进入儿科医疗领域。每样事物的发展和进行都有其原因,罗小松选择成为儿科医生的原因很简单:儿科疾病可以很快治愈。可一路前行,守护孩童健康之路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样简单。25年,罗小松为浦北县城的孩童披荆斩棘,赶走感冒、发烧“小魔怪”,消灭手足口病、脑炎、肾炎等“大魔怪”。她一直坚守岗位,为孩子们驱除“疾病怪兽”从不后退。

“孩子王”罗小松:孩子们让我保持一颗童心

2012年4月至5月,全国爆发手足口病,浦北县城也陷入“魔抓”之中。浦北县人民医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及时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组,将旧院区作为手足口病的集中防治点。4月至5月,作为儿科学科带头人,罗小松调至旧院区住院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期间,罗小松早上8点上班,中午在办公室吃了盒饭后又继续接诊患儿,而晚上还要值夜班,每天工作下来只能休息3个小时,两个月下来瘦了5斤。“那个时候手足口病患儿非常多,都是赶着时间,不敢慢一刻”,罗小松回忆说。

5月中旬,时钟刚走过零点,一对父母抱着一位一岁多的男孩来到诊室,罗小松看着焦急的家属,赶紧对患儿进行诊治。患儿高烧39摄氏度,其手、脚及口腔都起了红泡。经细致诊断,患儿为手足口病第二期,据手足口病诊疗方案家属若不做特殊要求都要送往上级医院,罗小松向建议家属将患者移送至钦州人民医院。患者家属看了看疼痛难耐的儿子,握着罗小松说:“赶紧给我儿子治疗吧,我不忍看着儿子再难受了,流行病治疗一般都差不多的,我相信人民医院,你会治好他的。”握着家属的信任,罗小松采取输液、冰敷头部等退烧治疗,当晚烧退了。第二天查房,罗小松发现,发烧又反复并伴有扁桃体发炎。面对这样的紧急状况,罗小松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获得院部批准使用特效药——免疫球蛋白后,同时开展了脱水治疗。一周后,患儿咿咿呀呀地活跃起来了。

罗小松曾经参加过多次有关手足口病的诊疗培训,有着多年的治疗经验,并拥有一套自己的效治疗方案。4月,在罗小松的带领下,全科总结多年的手足病诊疗经验,制定出一套全面、科学、有效的手足口病治疗方案,其中包括对白天来诊、夜间急诊、发烧伴咳嗽等不同情况的各种手足口病诊疗方案,并将这套诊疗方案上线至电子临床系统形成专题医组。罗小松介绍,医生通过电脑的电子临床系统,在儿科区相应的位置点击确定患者的病症,就会出现相应的诊疗方案。通过这个专题医组,方便了医生诊病,更快速有效地治愈患者。4月至5月期间,浦北县人民医院成功治愈1000多例手足口病患者,而罗小松人也接诊了200多例手足口病患儿。

有效沟通 成就医患和谐美景

“阿姨好”,一位还在父亲怀里的2岁的小女孩甜甜地向罗小松问好。“你好呀,今天是哪里痛痛呀?”罗小松轻轻勾了勾女孩儿的小手亲切地问道。女孩儿摸了摸肚子,撇着嘴说:“这里。”小女孩儿的父亲告诉笔者,小孩有个头疼闹热的都会到罗医生这里,小孩和罗医生都很熟了。正当社会热烈讨论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时,在罗小松的门诊室里,医生与患者呈现一番和谐景象,而这样的美景在这个小小的科室里日日上演。

2009年,一位眼睛和脸严重浮肿的5岁陈姓女孩,在父母的陪同下到了罗小松的诊室。当时,女孩儿两眼抹着泪,她的父母的眼眶也湿润着。罗小松给女孩做了血液化验,发现她有高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高度浮肿、低蛋白血症,这是肾病综合征的“三高一低”表现。罗小松给予急速治疗,纠正电解质对其进行消肿,治疗期间因为感冒病情复发了二次,在浦北县人民医院住院了一年半。在女孩儿住院期间,罗小松每天都会去查房,都会细心问身体恢复情况,“还咳嗽吗?”“手肿肿吗?”……一年半时间里,小女孩和罗小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后的时间里,小女孩儿只要是发烧感冒、手脚外伤等都会来罗小松诊室就诊。就在2012年10月,这位已7岁的小女孩在玩耍时不小心磕破了头,家长抱着女孩直接过来找了罗小松,罗小松接到病人后马上将其送到影像科作CT检查并移送外科,住院8天后小女孩儿又能跑到罗小松诊室玩耍了。“这个月还过来复诊了,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叫着‘阿姨’。”罗小松提起这个小女孩就欢乐地笑了。

有关调查,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到位而造成的。罗小松非常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同时也善于与小患者沟通。为了能与小患者能好好“沟通”,罗小松的抽屉里常常备着一些小玩具,当小患者哭闹时她会拿出小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在与小患者沟通时,罗小松往往会降低语调,多用儿语对话,如打针针、痛痛。在与家长沟通时,她总是要耐心、细心询问患者的病症以作病情诊断,遇到一些不会表述孩子病情的家长,罗小松会一步步细问直至问出病情特征。

从医多年来,罗小松与患者及形成了可信赖的密切关系,而她的医患和谐美景经过有效的沟通才自然而成。

 

  对话

浦医之窗:你是2002年调到浦北县人民医院儿科的,谈谈十年来儿科发生了哪些改变?

罗小松:2002年的时候,儿科只有5个医生,10个护士,一个病区。现在儿科共有10名医生,20多名护士,拥有二个病区。最大的改变是在医疗技术水平上,早些年儿科一般只接诊儿童常见病,患疑难重病的病人一般都送往上级医院。而目前医院的儿科,可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危重症疾病,例如脑膜炎、重症肺炎,小儿肠炎、重度脱水。

浦医之窗:是什么促使了儿科的飞速发展?

罗小松:多年来医院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是关键,医院每年都派送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给儿科的发展培养了人才。我们科室的医生基本都参加进修了,而我也在2003有幸获得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一年的机会。科室医生进修回来后,将其获得的新知识实践于科室中,更新了治疗方案、诊疗步骤,陆陆续续开展了换血治疗、重度抢救、重症肺炎的抢救、婴儿肝炎综合等重症诊疗,最终也就促成了科室发展。

浦医之窗:目前儿科的管理模式是怎么样的?

罗小松:我们儿科制定了一套管理方案。共同讨论制定了对病种的诊疗常规和诊疗流程,每位医生须按照常规和流程诊病。科室每个月都会开展有两次业务学习、一次对危重病的讨论和一次工作总结。

浦医之窗:细算来,你从医也有27年了,你一定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式。能给我们介绍吗?

罗小松:在完成每一个病种治疗后,我都会进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分析,我所采取的治疗方案的可取之处和可改良之处,进而探究出一个更好的治疗方案,再次遇到同种病例时可以快速有效治愈。就如手足口病这样的流行性疾病,我们总结过去的治疗方案和经验后整理出的一套治疗方案就快速地应对了。在总结中我们能获得进步,这对医务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浦医之窗:这么多年的儿科工作,您感到累吗?

罗小松:确实蛮累的,而且压力也大。目前家庭中独生子女较多,而一些年轻父母也不太会照顾孩子,每一位带着子女来到诊室的父母就像是把他们的命放到我手里。小孩子的恢复力是很快的,每天看着孩子们从没精打采精变回蹦蹦跳跳的,这既给我工作上的安慰,也给我带来欢乐。所以,很多时候我是开心的。就像前几天有一个高烧41℃的小朋友,给他调了3瓶点滴后,第二天来复诊时就喊着“罗主任好,罗主任好”,可开心了。

浦医之窗:你刚才提到一些年轻父母不会照顾孩子,有时候孩子发烧了都没有察觉,对于这样的年轻父母对给些什么育儿经?

罗小松:最主要的就是要注意保暖,小孩抵抗力差受寒容易生病。平时尽量少去人太多、环境太嘈杂的地方。家里要备有一支体温针,备有板蓝根、连翘等常备药。对于刚出生的小孩首先要注意清洁卫生,夏天每天可以晒30分钟到1个小时太阳。  

 

上一篇:工会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下一篇:陆燕玲:在影像中为患者寻找开往春天的“地铁”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